喚醒沉睡鄉村資源,安寧市溫泉街道后山崀村委會從發展鄉村到經營鄉村,提升溫泉鄉村的生態、景觀、文化、社會、康養、等多元價值,實現“田園變公園、風景迎來前景”的目標。
彩色水稻
來到溫泉街道后山崀村,曾經鄉村臟亂差的模樣早已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后山崀村把本地鮮花產業做精做透,呈現出特色各異的新時代農村新圖景。變化最大的是古崀薔薇田園綜合體,這里小橋流水、鮮花四季常開,綠植茂盛,全新的景觀讓到來的游客以為置身于鄉村的世外桃源,來了還想來。
薔薇莊園
后山崀村黨總支書記高彥良介紹,古崀村立足古崀資源優勢,盤活閑置土地,以鄉村產業發展為核心,深挖本土鮮花產業優勢,打造以薔薇為主題的產業、文創、旅游產品,集顏值經濟、吃貨經濟、網紅經濟于一體的新型經濟模式——古崀薔薇田園綜合體,實現了吃喝住行玩樂“一條龍”服務。項目總用地面積為424.75畝,其中村莊49.12畝;總投資共1.4億元,含企業投資1.275億元,政府投資及專項債916萬元,村民自籌及政府補貼339萬元,于2022年10月竣工并實現運營。
據了解,如今的古崀村實現了從田園村莊到現在公園村莊的巨大改變,同時在保留原有村容村貌的基礎上,形成“一村一品”鄉村特色面貌。曾經的田園村莊換上了新衣,展現出一派公園村莊的新面貌。
此外,溫泉街道后山崀村還以大自然為師,向自然學習,讓人們從過去簡單地“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做農家活、看農家景、享農家樂”,轉變成為回歸自然、認識農業、進而陶冶情操。在大地上、墻壁上畫畫,繪制基層社會圖景,打造花海景觀、加快人居環境提升改造,吸引游客打卡游玩,帶動了后山崀村農業、服務業、旅游業發展,實現增收,也重新定義了現代農業新風貌。
牧羊村壁畫
再來到后山崀村委會的牧羊村小組,這里通過大力實施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提升村莊環境,通過大棚拆除,盤活200余畝村集體土地,春種油菜、夏種彩色水稻和油葵,持續推進農田景觀化、農村景區化、農業現代化,全域打造農村人宜居、城里人向往的“牧羊花村”。
截至2022年11月中旬,牧羊村已實現10萬元以上增收,在牧羊村盛景、盛花期客流量周末每天可達1500至2000人次,周一到周五每天達500—800人次。
豐收節
高彥良說,在打造花海景觀的同時,還著力開發農副產品。菜籽油、葵花籽油、無公害蔬菜等農副產品應季上市,延伸了后山崀村農產品產業鏈。同時,與企業合作研發“溫泉+”品牌。目前啤酒、護手霜等文創產品已進入量產,面向市場發行,實現農品變商品。后山崀村還積極營造文化氛圍,把農業勞動轉變為農耕體驗,帶動游客參與,比如推出“開秧門”、“賞稻田風光”、“豐收節”等系列文旅活動,吸引游客前來打卡參與。
按照發展規劃,后山崀村以“村集體經濟組織出資產,合作企業出資金,合作制公司管經營”的方式,盤活村集體閑置資產,整合村集體閑散資源,進一步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鄉村文旅產業發展循環模式,打造現代農業新模式。圍繞休閑旅游開發,形成“一帶四區”空間結構,即一帶,螳螂川沿線的自然生態景觀帶;四區,濱水田園片區、薔薇莊園片區、農耕樂園片區、美麗古崀片區。利用產業發展,逐步實現集體經濟有收益,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分紅。同時,積極鼓勵引導村民活化利用名居改造民宿,結合旅游產業發展和自身技能優勢,尋找商機,自主創業。實現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的夢想,有利于解決企業用工荒、用工難的問題,真正實現產業發展、村莊美麗、村民富裕、鄉村振興的目標。
金色螳川牧羊湖
安寧溫泉街道,正朝著讓村落更美、農民收入更高,從“發展”鄉村到“經營”鄉村的蝶變。(昆明信息港 記者楊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