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車,看著燒苞谷、烤洋芋的青煙裊裊上升,混合著羊湯鍋的騰騰熱氣,讓人挪不開腳步。在這個寒冷的冬日,盤龍區雙龍街道麥沖社區哈馬者彝鄉美食街的煙火氣悄然回歸,這里以當地彝族美食、鄉村生態采摘為特色,煙火氣息濃郁,帶動了周邊農家樂、體驗式農場等經濟的發展,助推了農業、產業、旅游業與集體經濟的有效銜接和多元化發展,也成了昆明周邊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哈馬者小市場最初是馬路市場,攤主沿路擺攤經營。自金渾公路修好后,來往的車輛日漸增多,部分村民也看到了商機,開始將自己種植的水果、蔬菜等土特產拿到金渾公路邊售賣。時間一長,還出現了炸洋芋、燒苞谷等各種小吃的攤位,攤主們收獲了經商的第一桶金。但好景不長,路邊攤無人管理,食品衛生不能保證,造成一定環境污染,還導致交通堵塞、事故頻發,周邊群眾怨聲載道,要求相關部門監管整治。
面對哈馬者馬路市場經營面臨的問題,社區、小組多次召開會議,積極探索解決方案及市場發展模式,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哈馬者小市場將引攤入市搬遷重建。在街道黨工委的多方協調下,小組黨支部凝心聚力、群策群力,2009年,租賃了金渾公路邊農戶約10畝土地用于哈馬者小市場搬遷重建工程,新建小市場按功能劃分為小吃區、餐飲區、蔬菜水果百貨區,內設停車場、公廁、洗車場、水電設施等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300萬元,街道提供資金8萬元、村級自籌292萬元。經過街道、社區、村小組和當地村民的共同努力,2012年哈馬者小市場順利建成,建成后通過公開招租出租給第三方管理。
小市場建好以后,村民一開始頗有顧慮,擔心因經營位置改變影響生意,不愿意搬遷至新市場。經社區、小組黨員干部多方奔走、積極動員,通過免除一年半房租、攤位費,多次入戶走訪,大力宣傳相關政策等措施,成功動員原市場攤販搬遷至新建小市場內經營。至今,已有50余名攤位業主入駐哈馬者小市場。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哈馬者小市場已經變身為“哈馬者彝鄉美食街”,每天有約1500人次的客流量,游人如織、人聲鼎沸、車水馬龍,已成為昆明周邊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小市場惠及了附近的村民,讓集體有收入、戶戶有收益、人人有事干。哈馬者的村民利用小市場這一平臺,家里的蔬菜水果、土特產在家門口就能銷售,縮短了銷售路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和增收。
再次來到哈馬者,家家戶戶蓋起了小洋樓,市場周邊的農家樂、民宿、露營基地、采摘農場也時常賓客如云。哈馬者小組每年能從市場租金中收入35萬余元,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添了“一把火”。村民不僅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而且每年都能享受分紅。群眾的生活越來越紅火、越來越有盼頭,真真正正實現了從貧到富、由無到有、人民安居樂業的蝶變。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哈馬者彝鄉美食街內,一家家小餐館、小吃店、燒烤攤熱氣升騰,漸漸重回繁華熱鬧,各種風味的美食伴著人們奔向新的一天,熟悉的生活回來了。 (昆明日報 記者羅昆婭 通訊員廖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