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湖衛士 本報通訊員 曾永洪 攝

轉型 “三湖”周邊培育 農業企業1012家、農民合作社694家、家庭農場234家 保護 “三湖”流域共劃定 湖濱生態紅線190.14公里 湖泊生態黃線253.43公里 星云湖 本報通訊員 李丹 攝
熱點
創新機制管湖、規劃引領保湖、抓住源頭治湖、綠色發展護湖……玉溪市“湖泊革命”指揮部充分發揮統籌、協調、監督、指導作用,全力推動“三湖”流域常態化保護、長效化治理、綠色化發展。通過努力探索,以革命性舉措抓好“三湖”保護治理,著力打造“湖泊革命”玉溪新模式。
建強機制,淬煉凝聚力
“舊州河變清澈了?!闭勂疬@條匯入星云湖河道的變化,家住舊州河旁的村民楊寶華表示,自從河道里做了截污工程后,河水水質明顯改善了很多。
江川區河長制辦公室股長張成明介紹,在大排查大整改過程中,工作人員在舊州河河道廢舊物資交易市場至金家莊濕地段發現有污水管網破損以及沿河住戶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的情況,隨即組織施工單位進行修復,通過加裝截污管道,將生活污水全部引入市政管網統一處理。
該工程于11月20日前完工投入使用后,住建部門跟進強化監督職能,督促污水廠對管道巡視,及時疏通、修繕管道,保證現有管道發揮最大效益,覆蓋范圍生活污水應收盡收,減少河道污染負荷。
流水潺潺,沙鷗翔集,看著清澈的河水涌入星云湖,楊寶華感慨:“保護星云湖人人有責,絕不能讓一滴污水入湖?!?/p>
舊州河的顯著變化,是玉溪市開展“湖泊革命”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工作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玉溪市全面深入開展撫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問題大排查大整改,自查自糾的同時建立起上下聯動網格督導機制,按照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的要求,使“湖泊革命”各項工作任務從安排部署到跟蹤問效形成閉環,推動“三湖”保護治理取得新成效。
同時,玉溪市“湖泊革命”指揮部與市撫仙湖管理局整合資源,以指揮部工作組為單位,建立指揮部和市撫仙湖管理局湖泊管理處、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湖泊革命”駐村工作隊的網格聯動工作機制,打通指揮部與一線執法人員和駐村工作隊員的聯絡線,實現工作上下聯動。
“全市上下要共同扛牢‘三湖’管湖治湖責任,形成‘千斤重擔眾人挑’的強大合力?!苯衲?月,玉溪市委主要領導在玉溪市“三湖”保護治理相關整改行動工作會上作出部署要求,吹響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打贏“三湖”保護治理的沖鋒號。
兩線落地,筑牢防護線
在澄江市仙湖路和環湖大道交叉口,綠樹掩映間一處微型景觀界樁的地基已經鋪設完成。待地基牢固后,石材、樹木相繼進場,屆時,一個具有撫仙湖“兩線”(湖濱生態紅線、湖泊生態黃線)標識和宣教功能的景觀界樁就將佇立在此。
“這是撫仙湖‘兩線’的物理標識,在湖泊流域范圍科學劃定‘兩線’是根據省委、省政府九大高原湖泊暨2022年度省總河長會議精神,為落實玉溪市‘湖泊革命’指揮部‘兩線’落地相關工作要求的具體實踐,是保護條例修訂完善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背谓袚嵯珊芾砭指本珠L趙紅江介紹。
據了解,湖濱生態紅線是具有生態功能的濕地、林地、草地、耕地、荒地(未利用地)等湖濱空間的管控邊界線,是維系湖泊生態安全的生命線;湖泊生態黃線是實現湖泊生態擴容增量、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的緩沖空間管控邊界線,是嚴禁開發建設的控制線。其中,湖濱生態紅線位固定于撫仙湖沿岸,湖泊生態黃線位固定于撫仙湖面山側。
今年以來,澄江市按照宜路則路、宜樁則樁、便于識別、利于管護的原則,實施撫仙湖“兩線”勘界定標項目。共埋設界樁690棵,其中微型景觀界樁12棵、智慧界樁468棵、鋼筋混凝土界樁210棵。目前累計完成412棵智慧紅線界樁埋置、56棵智慧黃線界樁埋置及5處景觀節點樁地基的鋪設,預計于本月底完工。
沿環湖路可以看到,智慧紅色界樁醒目可見,每棵界樁上都有相應的編號和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后,手機上顯示了撫仙湖簡介、“兩線三區”劃定情況、保護條例、旅游指南和撫仙湖地圖及掃碼人當前所在的位置?!爸腔劢鐦吨饕O置在現有道路一側,夜晚具備發光警示功能。此外還具備衛星定位和掃碼識別功能?!背谓袚嵯珊芾砭止ぷ魅藛T徐澍介紹。
“實施該項目有助于將撫仙湖保護范圍永久固定住,有助于為撫仙湖‘留白、減負、休養生息’留足生態空間,讓群眾分得清楚生態保護核心區、生態保護緩沖區、綠色發展區的位置,以及在各區域內的行為規范?!?趙紅江說。
截至目前,玉溪市“三湖”“兩線”劃定工作已完成,“三湖”流域共劃定湖濱生態紅線190.14公里、湖泊生態黃線253.43公里。星云湖、杞麓湖“兩線”落地工作也在緊鑼密鼓推進中。
中水回用,做活水文章
走進澄江市梅玉一級站,泵站主體、泵站前池、配電間等設施已建設完成,標志著撫仙湖湖外農業用水循環利用工程新建的東線提水泵站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該項目通過新建引水管道、提水泵站等工程設施建設,把收集的初期雨水、農田尾水引到山區壩塘進行灌溉利用,降低調蓄帶低污染水入湖風險。
據澄江市水利局工程師禹文順介紹,撫仙湖湖外農業用水循環利用工程項目建設分為東西兩條線路,主要由引水管道、提水泵站、提水管道、高位水池、輸水管道及水庫防滲等建設內容組成。其中,西線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于今年5月1日起開始試運行。
“項目與已建的高效節水管網相結合,調蓄帶水質監測符合農用標準后用于山區農業灌溉。其建設目的就是減少雨季初期雨水、雨洪夾帶污染物入湖的風險,同時解決山區用水困難的問題?!?據澄江市水利局副局長馬坤介紹,撫仙湖湖外農業用水循環利用工程建成后,可有效提高調蓄帶水資源循環利用效率,替代取用清潔水源灌溉,優化片區用水結構,推動綠色發展。
“下一步,澄江市水利局督促施工方全力推進工程建設,力爭項目盡快投入使用。相關部門也會相繼核定后期用水價格標準、完善相應農田基礎灌溉設施,真正發揮農業用水循環效益?!?馬坤說。
近年來,玉溪全面推進“三湖”湖外農業用水循環工程建設,工程建成后,撫仙湖流域每年可蓄水596.18萬立方米,改善土地灌溉面積2.9萬畝;星云湖流域每年可蓄水3168萬立方米,改善土地灌溉面積5.95萬畝;杞麓湖流域每年可蓄水230萬立方米,改善土地灌溉面積3669畝。目前,撫仙湖湖外農業用水循環工程西線段已投入運行、東線段完成70%;星云湖、杞麓湖湖外農業用水循環工程正逐步推進。
生態轉型,推動新發展
“等這些油菜苗再稍微長大就可以間苗了……”走進位于江川區星云街道河咀社區的星云湖南岸鄉村振興示范區星云稻場項目點,玉溪市江川區農業科學技術服務站工作人員馬建明正指導村民張興祥管護冬季油菜。
近年來,江川區以耕地保護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依托“土地流轉+項目資金+技術服務隊”“國有平臺公司+社會企業”等經營發展模式,通過項目區214畝土地的有效流轉,奠定規?;?、特色化種植和經營管理基礎,建設獨具特色的原生稻作主題生態休閑度假公園和星云湖南岸濱湖農旅生態美學公園,強化生態轉型發展。
“當前我們主要負責提供油菜種子和田間管理、控水理墑、科學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指導服務?!瘪R建明介紹,油菜優質高產栽培主要技術措施的跟進,能進一步發揮連片種植的生態效益。
江川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萬立俊介紹,星云稻場項目以夏季水稻、荷藕,秋冬季油菜種植為種植主業態,以伴生大頭魚、金線鯉、鯉魚、鯽魚等江川傳統名優魚類養殖為農業副業態,同時適時發展水稻種植體驗、抓魚摸魚、稻田露營等生態休閑旅游新業態,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
今年以來,玉溪市“湖泊革命”指揮部加強宣傳指導,引導綠色發展,圍繞調結構、轉方式、嚴管控、培主體,打造綠色高原特色設施農業示范樣板,帶動綠色農業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目前,在“三湖”周邊共培育農業企業1012家,比2021年凈增419家;農民合作社694家,凈增52家;家庭農場234家,凈增21家。(云南日報記者 李蘇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