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 更多
- 不負使命重托 ——來自二十大“黨代表通道”上的時代強音
- 不負使命重托 ——來自二十大“黨代表通道”上的時代強音
- 黨代表通道丨林占熺:菌草技術走向世界 貢獻“中國智慧”
- 2017年,菌草技術被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列為重點項目,正在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 黨代表通道丨楊宇:開展黨史教育是讓人們了解歷史 照亮現實和啟迪未來
- 網絡上有一個高頻詞叫“雙向奔赴”,放在我們工作中,就是我們要努力地將聽故事的人變成講故事的人。
- 黨代表通道丨於若飛:在搶險救災的現場留下奮斗足跡
- 但是因為我們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每一次有災害發生的時候,我們都會聚集在一起來貢獻我們的力量。
- 黨代表通道丨朱有勇: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為鄉村振興做出更多科技創新
- 水稻上山是我們學習總書記“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的具體的實踐。我們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為鄉村振興做出更多的科技創新。
- 黨代表通道丨武大靖:冰場上不只有東北話了
- 作為一名運動員我們會把自己做好,讓更多的人了解冰雪運動。我們看到南方的城市、炎熱城市的小朋友們也會在冰場上起舞、在雪場上馳騁。
- 黨代表通道丨王亞平:我的詩和遠方一直在星辰大海的路上
- 二十大代表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 王亞平:現在我的三位戰友正在浩瀚的太空“出差”。每次在太空聽聞黨和國家的大事喜事,對我們來說都是最強的精神激勵。
- 黨代表通道丨廷·巴特爾:在牧區一待就是48年 在草原繼續干到老
- 我在嘎查擔任了四十多年的嘎查書記和嘎查長。好多人問我,一個將軍的孩子怎么會在牧區一待就是48年?
- 二十大代表寄語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之一,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天下情懷和使命擔當。
- 黨代表通道丨姜麗娟:從下姜到“大下姜” 從先富到共富 我們心懷感恩 勵志奮進
- 今天(16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會議開始前,首場“黨代表通道”開啟。
- “土豆院士”朱有勇亮相“黨代表通道”談鄉村振興
- 二十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在“黨代表通道”接受采訪。
- 二十大代表風采丨柯曉賓:毫厘之間 守護高鐵安全
- 柯曉賓正在為班組成員示范如何更精準地調整繼電器??聲再e所在的企業是世界最大的鐵路信號繼電器生產基地,以每年60萬臺的產量保障著我國鐵路70%的市場需求。
- 把綠色能源送到千家萬戶(二十大代表風采)
-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边_坂城地處新疆烏魯木齊東南方位的天山豁口,風力強勁。上世紀80年代,達坂城的戈壁灘上建起風電場。
- 二十大代表風采丨李鵬:三十余載為民服務不忘初心
- 她扎根基層銀行網點30多年,用心用情為群眾服務;她言傳身教、先后帶徒近50人,為優質服務隊伍補充“新鮮血液”。她是中國工商銀行新疆烏魯木齊新民路支行副行長李鵬。
- 二十大代表風采丨徐夢桃:五星紅旗 你是我的驕傲
-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決賽現場,四戰冬奧,經歷無數傷病的老將徐夢桃,堅持用最難動作向金牌沖刺,一聲聲吶喊,飽含著自我超越后的釋放。
- 二十大代表風采丨李鵬:堅守初心 做百姓的金融好管家
- 面對近年來銀行網點普遍增加的自助設備,很多老年人顯得有些茫然,李鵬總是不厭其煩地幫助他們跨過這道“數字鴻溝”。
- 二十大代表風采丨李群:一心守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應急中心主任 李群:如果我們能夠早一天、早一小時去介入這個處理控制,可能就會減少一批人的感染。有的時候我們逆著疫情往前沖,我們說我們就應該往前沖。從我們疾控人來講,最大的價值就是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這就是我們的使命和擔當。
- 二十大代表風采丨武鋼:把綠色能源送往全球
- 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武鋼:作為一個黨員,我們的擔子就要挑得更重一點,我堅信中國造的風機將把更多的綠色能源送往全球的千家萬戶。(總臺央視記者 張勤 李欣 朱繼華 高淼 張程 張昊)
- 愿做大山里的一盞燈(二十大代表風采)
- “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讓我感到無比光榮,又責任重大?!睆埞鹈氛f,“我們要堅持做高山峽谷里的‘燈盞’,照亮孩子們前行的路,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人才,讓黨放心,讓老百姓滿意?!?
- 二十大代表風采 | 馬玉山:以使命擔當引領行業尖端
- 他帶領團隊攻克多個“卡脖子”難關,設計制造出我國第一臺深水1500米高端控制閥,在控制閥領域打響“中國智造”。
- 二十大代表風采 | 張錦梅:扎根高原三十載 只為滿城花香來
- 扎根青藏高原三十余載,她在西寧建成了全國唯一的丁香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讓花香飄滿高原上的“丁香之城” 。
- 二十大代表風采 | 潘從明:守正創新 傳承工匠精神
- 他是貴金屬提純行業的“技能大師”。從業26年,他完成228項創新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